2023-02-02 11:21
2022年厦门市文艺发展专项资金共资助项目103个,其中包含闽南文化进校园项目20个。这些项目将闽南文化浸润到学校课堂内外,既引领我市学生近距离接触闽南文化,同时亦拓宽了学生艺术教育发展的新路径,对推动闽南文化保护发展和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本版遴选4个有特色的项目,以飨读者。(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
▲南音进校园《春犹峭》演出现场
南音新演绎 《春犹峭》 结硕果
●项目名称:
南音进校园《春犹峭》
●申报单位:
厦门市国祺中学
南音进校园《春犹峭》是由厦门市南乐团、省市级南音代表性传承人等倾力打造的南音创新表演项目,项目实施主体为厦门市国祺中学。
《春犹峭》根据厦门市南乐团清唱剧《金石録》摘录,再现李清照与赵明诚天作之合,同护“金石”的情景,通过如梦如幻的舞台,把古人、宋词、新曲、古调完美呈现。
学校精挑细选了16名学生作为代表参加演出,邀请省级南音传承人王小珠担任作曲、涂堤担任作词、谢国义作为文学顾问,厦门市南乐团的杨雪莉、连方红作为艺术顾问。市级南音传承人吴宝雅,厦门市南乐团许达妮、陈明红,厦门艺校舞蹈老师杨宁玥等为学生编排指导,从2022年4月至12月,历时半年多,完成节目的创排。
《春犹峭》在南音原有的表演方式上大胆创新,加入朗诵、舞蹈等,对南音进行符合时代要求的开拓。此外,还将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制作了精美的视频背景。在师生们的努力下,该项目结出了累累硕果:2022年参加厦门市市民文化节暨思明区第六届南音大会唱,获得最佳创意奖、优秀组织奖;在厦门市第二十五届南音比赛中获市级一等奖;厦门市读册歌比赛获三等奖。
据悉,南音进校园活动在厦门市国祺中学已有27年历史,学校每年向同安区、翔安区招收南音特长生,在全校范围内做好南音普及工作,力争每个孩子都会唱南音,会演奏一种南音乐器。这些培养出来的南音特长生陆续考入艺术院校,毕业后继续从事与南音相关的工作,在厦门的南音传承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点评】
南音进校园活动为传承千年的南音注入无限生命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学生在学习南音的同时,通过所演绎的故事感悟做人的道理、做事的规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民族自信,提高艺术审美品位。在表现形式上,《春犹峭》改变传统南音“四菜一汤”的形式,加入了舞台道具、舞蹈与念白,在表演形式、服装、内容等方面都有所突破,新颖独特的演绎深受观众好评。
▲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副团长陈炳聪下校指导“高甲操”。
推出高甲操 强身体 悟文化
●项目名称:
闽南古韵“高甲操”
●申报单位:
厦门市民立小学
厦门市民立小学是厦门市首批闽南文化特色校。作为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共建基地校,2021年开始,学校携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副团长陈炳聪,厦门市南音剧团教师张丽娜,推出我市小学生第一套原创闽南古韵“高甲操”。
“高甲操”将闽南传统的高甲戏元素融入到少儿广播体操中,总共10节,时长三分半钟,以高甲戏生、旦、净、丑等多种行当角色为主线,融入《北上小楼》《大补瓮》《对面答》等高甲戏传统曲谱元素,辅以现代打击乐配置,融合肢体动作,展现出武生、武旦的帅气,小生、小旦秀气的科步,诙谐逗趣,深受学生们欢迎。
市民立小学利用每天的校体锻时间开展高甲操教学,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学操、跳操、演操”等活动。云手、转身、踢腿、小跳……在一阵阵悠扬悦耳的戏曲音乐中,学生们认真地比划着一招一式,举手投足间洋溢着青春与活力,绽放出闽南高甲戏曲的无限魅力。与此同时,学校“七彩虹高甲戏团”的32名学生作为代表,将“高甲操”录制成视频,并多次参与校内外演出活动,2022年累计开展展演活动3次、进社区演出2次,深受学校师生及社区群众喜爱。
【点评】
闽南古韵“高甲操”汲取了高甲戏文化特点,将传统艺术与少儿早操结合,整合盘活了校园文化资源,拓宽高甲戏文化传播渠道,丰富闽南戏曲文化的表现形式。学生们在“高甲操”的学习中,不仅增进了对高甲戏的了解,领会闽南传统高甲戏的独特魅力,增强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还通过学习高甲戏动作,达到传承与健身并举的效果。
▲“答嘴鼓,话思想”项目教学情景。
学好“答嘴鼓” 留乡音 记乡愁
●项目名称:
“答嘴鼓,话思想”活动
●申报单位:
厦门市乌石浦小学
答嘴鼓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厦门市乌石浦小学申报的“答嘴鼓,话思想”活动,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传承答嘴鼓文化的平台,引导学生走进有趣的答嘴鼓表演。
活动以社团为阵地,以闽南童谣、答嘴鼓原创作品为学习内容,包含了《小学生三字经》《新月娘月光光》《骄傲》《新时代的成果》等。这些作品以闽南语为基础,结合身边生活时事热点,如《新月娘月光光》,“月娘月光光,茫茫天中央;中国天宫空间站,航天新家园。月娘月光光,英雄行出舱;翟志刚共王亚平,天顶设课堂;王亚平教小朋友,拍开科学门。”以闽南童谣形式,让学生在学习闽南文化的过程中,又能了解国家太空事业的发展与成果。
有家长反映,以前孩子跟爷爷奶奶打电话时,沟通不是很顺畅,爷爷奶奶讲闽南语,孩子听不懂。而在学习闽南语的过程中,为爷孙俩创造了聊天话题,孩子和爷爷奶奶通电话的次数也多了起来。
除在学校社团活动外,乌石浦小学也积极推荐学生参加区、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并将作品录制成视频,扩大闽南文化传播度和影响力。
【点评】
闽南语被称为“中国古代语言活化石”,近年来如何保留传承闽南语备受关注。“答嘴鼓,话思想”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一次近距离接触闽南传统文化的机会,有助于他们活态传承闽南语。学生在走上舞台进行表演,展示自己的同时,也加深对闽南文化的了解,留住了乡音,记住了乡愁。
陈静怡凭借歌仔戏《劈棺惊梦》荣获“小梅花”称号。
名家进艺校 传绝技 带高徒
●项目名称:
闽南戏曲进厦门艺术学校传习展演
●申报单位:
厦门艺术学校
2022年厦门艺术学校与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强强联手,针对本校 2018级歌仔戏班开展“闽南戏曲进厦门艺术学校传习展演”。共开展了3场惠民演出、2场戏曲进校园演出、4场专业比赛等实践活动。
项目选取了六折折子戏《丁山哭灵》《六月雪》《劈棺惊梦》《李怨改嫁》《洗浮山》《李逵下山》,包括了歌仔戏经典剧目和不同风格、不同路子的移植剧目,保证了传承风格的多样性。学校聘请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的业务骨干,以口传身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经典折子戏,通过“师带徒”,将代表歌仔戏精髓的戏曲艺术作品送进校园,拉近了学生与艺术家的距离,对提高学生艺术实践水平,增进文学修养,加深对戏曲艺术的理解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歌仔戏老一辈艺术家和领军人物的引领下,学生们在全国、省、市级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不俗成绩,如本项目折子戏参加第四届福建省中小学生(少儿)戏剧展荣获节目奖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表演奖一等奖3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1名。《六月雪》《劈棺惊梦》两折,代表厦门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艺术专业技能(戏曲表演)赛项,荣获团体三等奖;陈静怡同学凭借《劈棺惊梦》荣获少儿戏曲最高荣誉“小梅花”称号等。
【点评】
本项目所选取的折子戏,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在表现内容上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公众参与度高;表现方式新颖独特,具有较强的传承性和创新性。既传承了歌仔戏经典剧目及歌仔戏老一辈艺术家和领军人物的表演技艺、代表剧目,又磨炼了学生们的专业技艺,进一步完善了本剧种的人才梯队建设,为歌仔戏的传承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多场惠民、进校园公益演出普及戏曲知识,提高人民群众艺术鉴赏水平,推进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社会、艺术与民众相融合。
2023年厦门市文艺发展专项资金项目
申报进行中
闽南文化进校园项目资助细则(节选)
2023年度厦门市文艺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正在进行中,申报时间延长至2月13日。
闽南文化进校园项目主要资助:一、讲古、答嘴鼓、闽南童谣、厦门歌仔说唱、诗词闽南方言吟诵等闽南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闽南话等曲艺和语言类相关节目的创排与展演。二、歌仔戏、高甲戏、南音、闽南皮影戏、木偶戏等优秀传统戏曲,折子戏、小戏、戏曲课本剧、小曲目、闽南戏曲广播体操、韵律操和戏曲程式舞蹈等戏曲类,古埙等闽南传统音乐类相关节目的创排与展演。三、闽南传统民居营造、厦门漆线雕、厦门珠绣、厦门微雕、同安锡雕、珠光青瓷、影雕等闽南传统美术、技艺类进校园普及教育的有关项目。
以单位进行申报,作品应具有正确导向和艺术价值。申报单位为全市大中专学校和中小学校、幼儿园;全市各戏曲专业艺术院团、优秀民间戏曲职业剧团;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单位;可单独申报,也可联合申报。
相关文件及申报通知请到厦门网、“音乐厦门”微信公众号、“厦门文旅”微信公众号、“厦门文联”微信公众号上查询。
【链接】
部分资助项目
▲荷叶说唱《互恁听》。
▲歌仔环保小戏《山伯英台游厦门》。
▲惠和影雕走进厦门城市职业学院。
▲闽南青草药文化进校园活动课堂。
2022年厦门市文艺发展专项资金共资助项目103个,其中包含闽南文化进校园项目20个。这些项目将闽南文化浸润到学校课堂内外,既引领我市学生近距离接触闽南文化,同时亦拓宽了学生艺术教育发展的新路径,对推动闽南文化保护发展和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本版遴选4个有特色的项目,以飨读者。(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
▲南音进校园《春犹峭》演出现场
南音新演绎 《春犹峭》 结硕果
●项目名称:
南音进校园《春犹峭》
●申报单位:
厦门市国祺中学
南音进校园《春犹峭》是由厦门市南乐团、省市级南音代表性传承人等倾力打造的南音创新表演项目,项目实施主体为厦门市国祺中学。
《春犹峭》根据厦门市南乐团清唱剧《金石録》摘录,再现李清照与赵明诚天作之合,同护“金石”的情景,通过如梦如幻的舞台,把古人、宋词、新曲、古调完美呈现。
学校精挑细选了16名学生作为代表参加演出,邀请省级南音传承人王小珠担任作曲、涂堤担任作词、谢国义作为文学顾问,厦门市南乐团的杨雪莉、连方红作为艺术顾问。市级南音传承人吴宝雅,厦门市南乐团许达妮、陈明红,厦门艺校舞蹈老师杨宁玥等为学生编排指导,从2022年4月至12月,历时半年多,完成节目的创排。
《春犹峭》在南音原有的表演方式上大胆创新,加入朗诵、舞蹈等,对南音进行符合时代要求的开拓。此外,还将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制作了精美的视频背景。在师生们的努力下,该项目结出了累累硕果:2022年参加厦门市市民文化节暨思明区第六届南音大会唱,获得最佳创意奖、优秀组织奖;在厦门市第二十五届南音比赛中获市级一等奖;厦门市读册歌比赛获三等奖。
据悉,南音进校园活动在厦门市国祺中学已有27年历史,学校每年向同安区、翔安区招收南音特长生,在全校范围内做好南音普及工作,力争每个孩子都会唱南音,会演奏一种南音乐器。这些培养出来的南音特长生陆续考入艺术院校,毕业后继续从事与南音相关的工作,在厦门的南音传承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点评】
南音进校园活动为传承千年的南音注入无限生命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学生在学习南音的同时,通过所演绎的故事感悟做人的道理、做事的规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民族自信,提高艺术审美品位。在表现形式上,《春犹峭》改变传统南音“四菜一汤”的形式,加入了舞台道具、舞蹈与念白,在表演形式、服装、内容等方面都有所突破,新颖独特的演绎深受观众好评。
▲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副团长陈炳聪下校指导“高甲操”。
推出高甲操 强身体 悟文化
●项目名称:
闽南古韵“高甲操”
●申报单位:
厦门市民立小学
厦门市民立小学是厦门市首批闽南文化特色校。作为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共建基地校,2021年开始,学校携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副团长陈炳聪,厦门市南音剧团教师张丽娜,推出我市小学生第一套原创闽南古韵“高甲操”。
“高甲操”将闽南传统的高甲戏元素融入到少儿广播体操中,总共10节,时长三分半钟,以高甲戏生、旦、净、丑等多种行当角色为主线,融入《北上小楼》《大补瓮》《对面答》等高甲戏传统曲谱元素,辅以现代打击乐配置,融合肢体动作,展现出武生、武旦的帅气,小生、小旦秀气的科步,诙谐逗趣,深受学生们欢迎。
市民立小学利用每天的校体锻时间开展高甲操教学,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学操、跳操、演操”等活动。云手、转身、踢腿、小跳……在一阵阵悠扬悦耳的戏曲音乐中,学生们认真地比划着一招一式,举手投足间洋溢着青春与活力,绽放出闽南高甲戏曲的无限魅力。与此同时,学校“七彩虹高甲戏团”的32名学生作为代表,将“高甲操”录制成视频,并多次参与校内外演出活动,2022年累计开展展演活动3次、进社区演出2次,深受学校师生及社区群众喜爱。
【点评】
闽南古韵“高甲操”汲取了高甲戏文化特点,将传统艺术与少儿早操结合,整合盘活了校园文化资源,拓宽高甲戏文化传播渠道,丰富闽南戏曲文化的表现形式。学生们在“高甲操”的学习中,不仅增进了对高甲戏的了解,领会闽南传统高甲戏的独特魅力,增强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还通过学习高甲戏动作,达到传承与健身并举的效果。
▲“答嘴鼓,话思想”项目教学情景。
学好“答嘴鼓” 留乡音 记乡愁
●项目名称:
“答嘴鼓,话思想”活动
●申报单位:
厦门市乌石浦小学
答嘴鼓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厦门市乌石浦小学申报的“答嘴鼓,话思想”活动,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传承答嘴鼓文化的平台,引导学生走进有趣的答嘴鼓表演。
活动以社团为阵地,以闽南童谣、答嘴鼓原创作品为学习内容,包含了《小学生三字经》《新月娘月光光》《骄傲》《新时代的成果》等。这些作品以闽南语为基础,结合身边生活时事热点,如《新月娘月光光》,“月娘月光光,茫茫天中央;中国天宫空间站,航天新家园。月娘月光光,英雄行出舱;翟志刚共王亚平,天顶设课堂;王亚平教小朋友,拍开科学门。”以闽南童谣形式,让学生在学习闽南文化的过程中,又能了解国家太空事业的发展与成果。
有家长反映,以前孩子跟爷爷奶奶打电话时,沟通不是很顺畅,爷爷奶奶讲闽南语,孩子听不懂。而在学习闽南语的过程中,为爷孙俩创造了聊天话题,孩子和爷爷奶奶通电话的次数也多了起来。
除在学校社团活动外,乌石浦小学也积极推荐学生参加区、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并将作品录制成视频,扩大闽南文化传播度和影响力。
【点评】
闽南语被称为“中国古代语言活化石”,近年来如何保留传承闽南语备受关注。“答嘴鼓,话思想”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一次近距离接触闽南传统文化的机会,有助于他们活态传承闽南语。学生在走上舞台进行表演,展示自己的同时,也加深对闽南文化的了解,留住了乡音,记住了乡愁。
陈静怡凭借歌仔戏《劈棺惊梦》荣获“小梅花”称号。
名家进艺校 传绝技 带高徒
●项目名称:
闽南戏曲进厦门艺术学校传习展演
●申报单位:
厦门艺术学校
2022年厦门艺术学校与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强强联手,针对本校 2018级歌仔戏班开展“闽南戏曲进厦门艺术学校传习展演”。共开展了3场惠民演出、2场戏曲进校园演出、4场专业比赛等实践活动。
项目选取了六折折子戏《丁山哭灵》《六月雪》《劈棺惊梦》《李怨改嫁》《洗浮山》《李逵下山》,包括了歌仔戏经典剧目和不同风格、不同路子的移植剧目,保证了传承风格的多样性。学校聘请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的业务骨干,以口传身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经典折子戏,通过“师带徒”,将代表歌仔戏精髓的戏曲艺术作品送进校园,拉近了学生与艺术家的距离,对提高学生艺术实践水平,增进文学修养,加深对戏曲艺术的理解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歌仔戏老一辈艺术家和领军人物的引领下,学生们在全国、省、市级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不俗成绩,如本项目折子戏参加第四届福建省中小学生(少儿)戏剧展荣获节目奖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表演奖一等奖3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1名。《六月雪》《劈棺惊梦》两折,代表厦门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艺术专业技能(戏曲表演)赛项,荣获团体三等奖;陈静怡同学凭借《劈棺惊梦》荣获少儿戏曲最高荣誉“小梅花”称号等。
【点评】
本项目所选取的折子戏,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在表现内容上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公众参与度高;表现方式新颖独特,具有较强的传承性和创新性。既传承了歌仔戏经典剧目及歌仔戏老一辈艺术家和领军人物的表演技艺、代表剧目,又磨炼了学生们的专业技艺,进一步完善了本剧种的人才梯队建设,为歌仔戏的传承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多场惠民、进校园公益演出普及戏曲知识,提高人民群众艺术鉴赏水平,推进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社会、艺术与民众相融合。
2023年厦门市文艺发展专项资金项目
申报进行中
闽南文化进校园项目资助细则(节选)
2023年度厦门市文艺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正在进行中,申报时间延长至2月13日。
闽南文化进校园项目主要资助:一、讲古、答嘴鼓、闽南童谣、厦门歌仔说唱、诗词闽南方言吟诵等闽南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闽南话等曲艺和语言类相关节目的创排与展演。二、歌仔戏、高甲戏、南音、闽南皮影戏、木偶戏等优秀传统戏曲,折子戏、小戏、戏曲课本剧、小曲目、闽南戏曲广播体操、韵律操和戏曲程式舞蹈等戏曲类,古埙等闽南传统音乐类相关节目的创排与展演。三、闽南传统民居营造、厦门漆线雕、厦门珠绣、厦门微雕、同安锡雕、珠光青瓷、影雕等闽南传统美术、技艺类进校园普及教育的有关项目。
以单位进行申报,作品应具有正确导向和艺术价值。申报单位为全市大中专学校和中小学校、幼儿园;全市各戏曲专业艺术院团、优秀民间戏曲职业剧团;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单位;可单独申报,也可联合申报。
相关文件及申报通知请到厦门网、“音乐厦门”微信公众号、“厦门文旅”微信公众号、“厦门文联”微信公众号上查询。
【链接】
部分资助项目
▲荷叶说唱《互恁听》。
▲歌仔环保小戏《山伯英台游厦门》。
▲惠和影雕走进厦门城市职业学院。
▲闽南青草药文化进校园活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