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戏曲知多少
新版歌仔戏《侨批》8日精彩上演:人物命运更跌宕 舞台呈现更精彩

2020-08-10 21:56

“侨批”是海外华侨华人的群体记忆。

  厦门网讯(文/厦门日报记者 陈冬 图/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提供)好戏是靠“磨”出来的。8月8日晚,新版歌仔戏《侨批》将在厦门小白鹭艺术中心金荣剧场与观众见面。这是该剧在荣获第16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之后,沉淀半年修改打磨的首次亮相。

  听取专家意见 提升剧本内涵

  “信”闽南话读“批”,“侨批”指的是海外华侨华人寄回家乡的信,是一种“银信合一”的特殊寄汇方式,亦是海外华侨的群体记忆和文化符号。2013年,“侨批档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2018年,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将这一群体记忆搬上了舞台,《侨批》所讲述的独特中国故事,受到专家与观众的好评,也引起了戏剧界的关注。

  去年底,针对歌仔戏《侨批》,就接连召开了两场专家座谈会——一场是作为第16届中国戏剧节参演剧目演出后,柳萍、黎继德等11位戏剧专家就剧目修改进行座谈。另一场则是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结项验收,薛若琳、黄在敏等8位专家莅厦观看演出并进行研讨。这些专家给予《侨批》肯定,他们认为这是一部具有强烈中华民族精神的作品,题材和剧种有着其独特性。专家们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希望这部戏能够继续打磨,在全国戏剧舞台上取得更大的收获。

  该剧编剧曾学文,是被誉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剧作家,他潜心琢磨专家提出的意见,结合剧场观众及各方的反映,几易其稿,提升剧本内涵。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主创人员又多次线上讨论,4月,进入二度修改,5月完成全剧的修改排练工作。

  突出“侨批”命运感增加人物情感浓度

  修改后的剧本有哪些改变?曾学文说,全剧更突出“侨批”的命运感,把“批”(信)与人物命运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每一次人物命运的转折都与“批”紧密相连,让观众的情感随着“批”和人物命运一起跌宕起伏,又将“批”与闽南人的群体命运高度结合起来,强化“侨批”的意义。同时,从“情”出发,增加男女主角情感变化与深度,丰富人物的情感厚度,尤其是男主角黄日兴,情感变化更具有层次感,让这个人物更加鲜活动人。此外,还点出了闽侨下南洋,为中国社会和华侨华人移居地社会变迁所做出的贡献,体现出“侨批”这一海外华侨华人的群体记忆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价值,这也是今天创排这部戏的现实意义。

  《侨批》的二度创作,依然延续着厦门艺术创作的特点,不仅给观众带来情感的冲击力,也带来了审美的震撼力。此次修改,除了编剧,导演、音乐和演员也铆足了劲,认真研究之前二度创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修改,让舞台的艺术性更加浓烈——对人物诠释、情感表达、演员表演、场面设计,导演全方位地进行细磨细抠;根据新修改的要求,作曲家进行音乐设计重修;演员不断地去加深对剧中人物的理解,让自己的表演更为真实、真诚;服装进行重新设计,更加符合历史和人物的特点;舞台美术也做了调整和提高。

  留传“侨批”精神 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做贡献

剧中融入闽南文化元素。

  “人文海丝”以文艺精品面向世界表达,是“一带一路”文化大交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几百年来,闽侨走向东南亚、走向世界,留下了宝贵的“侨批”文化和精神,书写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与东南亚等国之间的人员、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情结,带有更广泛的群众性和社会性。

  “歌仔戏《侨批》将这一文化历史呈现在舞台上,更直接、更形象地展现了百年来侨批对于祖地和侨居地的深刻影响。”曾学文表示,它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重要的是连接起今天海内外华侨华人的情感,它可以让华侨新生代更清楚地了解祖辈、父辈那种久居异国情根长系的深情,以及海外华人的爱国、爱家、爱乡的品行,激发华侨新生代爱国、爱家、爱乡之情。

  为此,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已做好下半年的演出计划,与中演公司商讨在福建、广东等涉侨地区进行商演的方案,同时也正在联系,力争这部戏能到东南亚地区进行交流演出,增强福建海丝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闽南戏曲知多少
新版歌仔戏《侨批》8日精彩上演:人物命运更跌宕 舞台呈现更精彩
2020-08-10
“侨批”是海外华侨华人的群体记忆。

  厦门网讯(文/厦门日报记者 陈冬 图/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提供)好戏是靠“磨”出来的。8月8日晚,新版歌仔戏《侨批》将在厦门小白鹭艺术中心金荣剧场与观众见面。这是该剧在荣获第16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之后,沉淀半年修改打磨的首次亮相。

  听取专家意见 提升剧本内涵

  “信”闽南话读“批”,“侨批”指的是海外华侨华人寄回家乡的信,是一种“银信合一”的特殊寄汇方式,亦是海外华侨的群体记忆和文化符号。2013年,“侨批档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2018年,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将这一群体记忆搬上了舞台,《侨批》所讲述的独特中国故事,受到专家与观众的好评,也引起了戏剧界的关注。

  去年底,针对歌仔戏《侨批》,就接连召开了两场专家座谈会——一场是作为第16届中国戏剧节参演剧目演出后,柳萍、黎继德等11位戏剧专家就剧目修改进行座谈。另一场则是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结项验收,薛若琳、黄在敏等8位专家莅厦观看演出并进行研讨。这些专家给予《侨批》肯定,他们认为这是一部具有强烈中华民族精神的作品,题材和剧种有着其独特性。专家们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希望这部戏能够继续打磨,在全国戏剧舞台上取得更大的收获。

  该剧编剧曾学文,是被誉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剧作家,他潜心琢磨专家提出的意见,结合剧场观众及各方的反映,几易其稿,提升剧本内涵。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主创人员又多次线上讨论,4月,进入二度修改,5月完成全剧的修改排练工作。

  突出“侨批”命运感增加人物情感浓度

  修改后的剧本有哪些改变?曾学文说,全剧更突出“侨批”的命运感,把“批”(信)与人物命运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每一次人物命运的转折都与“批”紧密相连,让观众的情感随着“批”和人物命运一起跌宕起伏,又将“批”与闽南人的群体命运高度结合起来,强化“侨批”的意义。同时,从“情”出发,增加男女主角情感变化与深度,丰富人物的情感厚度,尤其是男主角黄日兴,情感变化更具有层次感,让这个人物更加鲜活动人。此外,还点出了闽侨下南洋,为中国社会和华侨华人移居地社会变迁所做出的贡献,体现出“侨批”这一海外华侨华人的群体记忆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价值,这也是今天创排这部戏的现实意义。

  《侨批》的二度创作,依然延续着厦门艺术创作的特点,不仅给观众带来情感的冲击力,也带来了审美的震撼力。此次修改,除了编剧,导演、音乐和演员也铆足了劲,认真研究之前二度创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修改,让舞台的艺术性更加浓烈——对人物诠释、情感表达、演员表演、场面设计,导演全方位地进行细磨细抠;根据新修改的要求,作曲家进行音乐设计重修;演员不断地去加深对剧中人物的理解,让自己的表演更为真实、真诚;服装进行重新设计,更加符合历史和人物的特点;舞台美术也做了调整和提高。

  留传“侨批”精神 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做贡献

剧中融入闽南文化元素。

  “人文海丝”以文艺精品面向世界表达,是“一带一路”文化大交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几百年来,闽侨走向东南亚、走向世界,留下了宝贵的“侨批”文化和精神,书写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与东南亚等国之间的人员、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情结,带有更广泛的群众性和社会性。

  “歌仔戏《侨批》将这一文化历史呈现在舞台上,更直接、更形象地展现了百年来侨批对于祖地和侨居地的深刻影响。”曾学文表示,它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重要的是连接起今天海内外华侨华人的情感,它可以让华侨新生代更清楚地了解祖辈、父辈那种久居异国情根长系的深情,以及海外华人的爱国、爱家、爱乡的品行,激发华侨新生代爱国、爱家、爱乡之情。

  为此,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已做好下半年的演出计划,与中演公司商讨在福建、广东等涉侨地区进行商演的方案,同时也正在联系,力争这部戏能到东南亚地区进行交流演出,增强福建海丝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资讯动态 · 戏曲简介 · 戏曲传承 · 剧目库